11月20日晚,国际经济与物流学院“学术论坛”系列讲座第一讲在西区教学楼202阶梯教室举行。国际经济与物流学院院长韦苇教授作题为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和谐心理建设》的讲座。国际经济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张彩丽主持讲座,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报告。 韦苇教授在报告中分四部分对国学思想进行了回顾,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深入的挖掘。深入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,指出儒家文化思想蕴含了爱国精神、报国情怀和富国理想,讲求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奉献精神。并引经据典,讲解了天人和谐观和禅宗的智慧,讲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“和谐”思想,提出社会“和谐论”和自我心理的“和谐论”。结合当下大学生心理现状,启发同学们汲取传统文化营养,树立正确人生观念,为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。
韦苇教授说:“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承担着救助社会心理的责任,希望两界学者能从先贤那里借鉴智慧,以善为端,用善心相会,用善言善行相待,加之以精湛的医术或渊博的知识,开启心智,化解心结,救助青年学子和民众心理。”讲座中,韦苇教授睿智的思想、平和的语言赢得师生阵阵掌声。
据悉,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,培育师生良好的学术素养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国际经济与物流学院将从11月起持续组织 “学术论坛”系列讲座。
韦苇 原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中央委员、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、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,现任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、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、我校国际经济与物流学院院长。
(国际经济与物流学院 宣传部供稿)